- · 无线通信技术版面费是多[11/04]
- · 《无线通信技术》投稿方[11/04]
手机厂商“返祖”,只有苹果说不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用户适配新一代系统、应用,获取更好的体验,淘汰卡顿的旧机,为性能更强的新机付费;硬件厂商则同应用开发者“踢默契球”,通过各类迭代更新上抬
用户适配新一代系统、应用,获取更好的体验,淘汰卡顿的旧机,为性能更强的新机付费;硬件厂商则同应用开发者“踢默契球”,通过各类迭代更新上抬硬件门槛,推动消费市场换新。
自第一代无线通讯技术诞生起,数十年间手机硬件变迁从未停止。
不过,手机行业的百家争鸣,其实是时代限制的产物,一是行业并没有手机演替的范本,二是功能机材质、外型本就属卖点的一部分,拿在手里显时髦、有面子,才是多数用户的刚需。
03 高端重压之下,手机厂商的返祖化演进
2010年,iPhone4席卷全球,引得众玩家模仿,诺基亚却不愿放下身段,而是以略显超前的N9予以迎战。而据内部人士透露,诺基亚当时狠狠吐槽了iPhone“三明治结构”的乏味,一度考虑推出贴合皮肤的手机,抢回市场。
不过,所谓的理想模型亦埋下了一颗暗雷:手机赛道的同质化被传递至上游器件行业,而成熟的产业链又加快了供应链技术的商业化进程,从而加深了赛道的同质化。久而久之,整条产业链创新空间被无限压缩,这导致即便有厂商想要摆脱同质化,也会被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打压。
在此逻辑下,众厂商纷纷在工业设计层面发力,除去常见的翻盖、滑盖、直板等机型,各式各样天马行空般的产品接连问世,早期清一色的“黑色板砖”不复存在。
只是,这一被反复证实的逻辑,正随着硬件性能增幅放缓而陷入窘境。手机性能开始溢出,而无论是刘海屏、全面屏,还是升降摄像头、屏下摄像头,都只是基于同质化形态的缝缝补补,很难再吸引眼球。
时间回到2002年,直板、翻盖与滑盖几乎囊括了彼时所有的手机形态,在此背景下,摩托罗拉祭出了旋盖手机V70,后者一经问世便成为了时髦的象征,炒价一度升至发售价的两倍,将摩托罗拉送上了高端新台阶。
在当时,想依仗被“催熟”的折叠屏攻占高端空地并不务实。不过,随着供应链对技术的优化,外加各厂商手机发布会越来越相似、无聊,无论是技术层面,还是消费市场心智,似乎都在调转。
大盘承压之下,“大锅饭”消失,高端化成为了手机厂商盈利、破局的出口。可纵使玩家能看到前路,其自身却陷于泥潭,寸步难行。
之所以如此,正是由于前述供应链端的矛盾。上游器件的同质化使下游手机厂商难以祭出独特的卖点,而受限于成本,厂商只能择取出数点强项,作为宣发的号角。
折叠屏是柔性OLED步入应用的产物,从技术到应用的急促,或多或少也映射着各厂商对差异化需求的焦虑。但过快的商业化路径,使其产品、应用场景本身并不成熟。尤其是在折叠屏机型发布的头两年,消费市场围绕铰链、折痕展开的讨论不绝于耳,折叠屏幕本身也被认为是伪需求。
厂商自然也深知同质化的弊病,头部玩家涌入自研芯片,企图通过些许差异化砸开市场。可就结果来看,自研芯片对高端销量推动作用有限,更像是一场自嗨运动。
对此,业界归咎于影像、充电等芯片壁垒不高、说服力尚浅,可就算有厂商能拿出同性能相挂钩的SoC芯片,也很难就高端危难于水火。
毕竟自研SoC门槛极高,毫无经验的厂商们很难在仓促之间拿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,纵使有厂商能在短期内拿出性能尚可的自研SoC芯片,拥有先进制程的代工厂也已在缺芯潮下被瓜分殆尽,关系薄弱的玩家们不得不就产能问题与代工厂周旋。
此外,寒冬之际玩家们并没有太多试错的机会,没有人能复刻曾经的华为。基于此,在性能时代滑坡当下,除非超越苹果,不然即便是SoC也很难救市。
这并非市场过于严苛。早期,由于柔性屏幕产业链技术水平有限,折叠屏手机屏幕素质往往落后于同期的旗舰手机;受限于“折叠结构”,厂商在设计过程中不得不压缩厚度以此妥协,而高素质相机模组往往具备一定的体积,很难被塞进其轻薄化的机身,致使折叠屏手机影像功能往往偏弱。此外,散热与续航亦是问题。
这势必同当期发布的华为P50 Pocket有关,但华为P50 Pocket并不支持5G。也就是说,同为2019年手机赛道的两大亮点,相较于应用成谜的5G,随着市场愈发审美疲劳,似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折叠屏所带来的新鲜感买单。
功能机时代的逻辑,正在拯救行业寒冬
或许,唯有“爆款”才能拯救行业的寒冬,而“爆款”何在,折叠屏的起势似乎给予了答案。虽然其当下仍未摆脱“智商税”的滤镜,但销量的逆势增长却肉眼可观。或许,手机赛道的取胜逻辑,正在回到过去。
文章来源:《无线通信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wxtxjs.cn/zonghexinwen/2022/0611/42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