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手机厂商“返祖”,只有苹果说不(2)

来源:无线通信技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6-1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用户适配新一代系统、应用,获取更好的体验,淘汰卡顿的旧机,为性能更强的新机付费;硬件厂商则同应用开发者“踢默契球”,通过各类迭代更新上抬

用户适配新一代系统、应用,获取更好的体验,淘汰卡顿的旧机,为性能更强的新机付费;硬件厂商则同应用开发者“踢默契球”,通过各类迭代更新上抬硬件门槛,推动消费市场换新。

自第一代无线通讯技术诞生起,数十年间手机硬件变迁从未停止。

不过,手机行业的百家争鸣,其实是时代限制的产物,一是行业并没有手机演替的范本,二是功能机材质、外型本就属卖点的一部分,拿在手里显时髦、有面子,才是多数用户的刚需。

03 高端重压之下,手机厂商的返祖化演进

2010年,iPhone4席卷全球,引得众玩家模仿,诺基亚却不愿放下身段,而是以略显超前的N9予以迎战。而据内部人士透露,诺基亚当时狠狠吐槽了iPhone“三明治结构”的乏味,一度考虑推出贴合皮肤的手机,抢回市场。

不过,所谓的理想模型亦埋下了一颗暗雷:手机赛道的同质化被传递至上游器件行业,而成熟的产业链又加快了供应链技术的商业化进程,从而加深了赛道的同质化。久而久之,整条产业链创新空间被无限压缩,这导致即便有厂商想要摆脱同质化,也会被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打压。

在此逻辑下,众厂商纷纷在工业设计层面发力,除去常见的翻盖、滑盖、直板等机型,各式各样天马行空般的产品接连问世,早期清一色的“黑色板砖”不复存在。

只是,这一被反复证实的逻辑,正随着硬件性能增幅放缓而陷入窘境。手机性能开始溢出,而无论是刘海屏、全面屏,还是升降摄像头、屏下摄像头,都只是基于同质化形态的缝缝补补,很难再吸引眼球。

时间回到2002年,直板、翻盖与滑盖几乎囊括了彼时所有的手机形态,在此背景下,摩托罗拉祭出了旋盖手机V70,后者一经问世便成为了时髦的象征,炒价一度升至发售价的两倍,将摩托罗拉送上了高端新台阶。

在当时,想依仗被“催熟”的折叠屏攻占高端空地并不务实。不过,随着供应链对技术的优化,外加各厂商手机发布会越来越相似、无聊,无论是技术层面,还是消费市场心智,似乎都在调转。

大盘承压之下,“大锅饭”消失,高端化成为了手机厂商盈利、破局的出口。可纵使玩家能看到前路,其自身却陷于泥潭,寸步难行。

之所以如此,正是由于前述供应链端的矛盾。上游器件的同质化使下游手机厂商难以祭出独特的卖点,而受限于成本,厂商只能择取出数点强项,作为宣发的号角。

折叠屏是柔性OLED步入应用的产物,从技术到应用的急促,或多或少也映射着各厂商对差异化需求的焦虑。但过快的商业化路径,使其产品、应用场景本身并不成熟。尤其是在折叠屏机型发布的头两年,消费市场围绕铰链、折痕展开的讨论不绝于耳,折叠屏幕本身也被认为是伪需求。

厂商自然也深知同质化的弊病,头部玩家涌入自研芯片,企图通过些许差异化砸开市场。可就结果来看,自研芯片对高端销量推动作用有限,更像是一场自嗨运动。

对此,业界归咎于影像、充电等芯片壁垒不高、说服力尚浅,可就算有厂商能拿出同性能相挂钩的SoC芯片,也很难就高端危难于水火。

毕竟自研SoC门槛极高,毫无经验的厂商们很难在仓促之间拿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,纵使有厂商能在短期内拿出性能尚可的自研SoC芯片,拥有先进制程的代工厂也已在缺芯潮下被瓜分殆尽,关系薄弱的玩家们不得不就产能问题与代工厂周旋。

此外,寒冬之际玩家们并没有太多试错的机会,没有人能复刻曾经的华为。基于此,在性能时代滑坡当下,除非超越苹果,不然即便是SoC也很难救市。

这并非市场过于严苛。早期,由于柔性屏幕产业链技术水平有限,折叠屏手机屏幕素质往往落后于同期的旗舰手机;受限于“折叠结构”,厂商在设计过程中不得不压缩厚度以此妥协,而高素质相机模组往往具备一定的体积,很难被塞进其轻薄化的机身,致使折叠屏手机影像功能往往偏弱。此外,散热与续航亦是问题。

这势必同当期发布的华为P50 Pocket有关,但华为P50 Pocket并不支持5G。也就是说,同为2019年手机赛道的两大亮点,相较于应用成谜的5G,随着市场愈发审美疲劳,似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折叠屏所带来的新鲜感买单。

功能机时代的逻辑,正在拯救行业寒冬

或许,唯有“爆款”才能拯救行业的寒冬,而“爆款”何在,折叠屏的起势似乎给予了答案。虽然其当下仍未摆脱“智商税”的滤镜,但销量的逆势增长却肉眼可观。或许,手机赛道的取胜逻辑,正在回到过去。


文章来源:《无线通信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wxtxjs.cn/zonghexinwen/2022/0611/423.html



上一篇:烟台市举行现代海洋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
下一篇:荣米OV集体"返祖",只有苹果说不

无线通信技术投稿 | 无线通信技术编辑部| 无线通信技术版面费 | 无线通信技术论文发表 | 无线通信技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无线通信技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